言过其实的成语故事
言过其实的成语故事1【解释】:实:实际。原指言语浮夸,超过实际才能。后也指话说得过分,超过了实际情况。
【出自】:《三国志·蜀书·马良传》:“马谡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。”
故事
马谡是三国时的将领,他与哥哥马良,都在刘备手下做官。马谡爱好谈论军事,丞相诸葛亮很看重他。但是,刘备总觉得马谡好高谈阔论,说话不踏实。刘备临死前,曾经对诸葛亮说:“马谡此人言语浮夸,超过他的实际能力,不可重用。丞相要留意才是!”
公元227年,诸葛亮向刘禅上了一篇奏章,即著名的《出师表》。次年春,他率军伐魏。由于他忘记了刘备的忠告,派马谡去驻守战略要地街亭,致使街亭失守,伐魏失败。到了这时,诸葛亮才想到刘备是何等的英明,自己信用马谡又是何等的愚蠢。自己没有听从先帝的遗言,终于造成北伐的失败,实在太不应该了。
事后,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表,要求免去自己丞相职务,降级三等,以处罚自己用人不当,造成败绩的重大过失。这时他才想起,刘备临终时嘱咐自己说,马谡此人言语浮夸,超过他的实际能力,不可重用,要留意才是。由于自己没有照此办理,结果铸成了大错。
言过其实的意思:指言词浮夸,超出他的实际能力。
言过其实的成语故事21 言过其实的故事
马良、马谡兄弟,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。马谡很有口才,特别喜欢谈论军事,分析战局,而且总是能谈到点子上。丞相诸葛亮觉得他才能 ……此处隐藏349个字……国志·蜀书·马良传》
【解释】实:实际。原指言语浮夸,超过实际才能。后也指话说得过分,超过了实际情况。
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;指浮夸
【相近词】夸大其辞、夸夸其谈、名不副实
【相反词】言必有信、恰如其分、名副其实
【成语例句】
◎ 这种种症状是"三国演义"里描写的,不无言过其实和不确的地方。
◎ 例如辨析教材251页练习中的"夸大--夸张",这两个词的相同处在:都表示"言过其实"。
◎ 作者本意也许是为了突出新闻事件的意义,但由于言过其实,反而使读者感到虚假。
言过其实的成语故事4三国时,孙权使诈杀害了关羽;刘备悲愤不已,出兵伐吴,想替关羽报仇,不幸失败,退到了白帝城,最后刘备又忧愤而病倒。当刘备临终的时候,将复国的重任和辅佐幼主的事托付了给诸葛亮,并且告诉他说:“马谡是虚浮不实的人,他所说的话,往往夸大,言过其实,今后丞相任用他时,要格外的谨慎。”后来,司马懿出兵攻打街亭,马谡向诸葛亮请求自愿去镇守街亭,结果因为自作主张,战术错误,弄得街亭失守。诸葛亮以马谡不听军令,将他处死。这时候,诸葛亮突然想起了刘备临终的遗言,很后悔没有谨守嘱咐,而大哭了一场。
“言过其实”这句成语,便是指说话的人,往往超过他自己实在的本领,只会说大话,不会做大事,结果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并不相符合,徒惹人笑话而已。这是一句骂人的话。有时,“言行不符”和“言过其实”是被混用的,但是这两句的意思并不是完全相同。
“言行不符”指的是,话和事完全两样,例如,满口的仁义理论,做的却是奸恶的勾当,言论和行为完全违背;但是“言过其实”是在讥讽专说大话的人,这两点是不一样的。